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社会实践】探索文化,情暖冰城

来源:“遇见冰城”社会实践团队 作者:文/于明月 图/田贺元、姚达 编辑:李瑛琦 更新:2016-03-02
分享到:

哈尔滨是我国东北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是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域、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提起哈尔滨,大家总能想起那里独有的美食、建筑以及冰雪文化。为了深入了解哈尔滨特有的文化,体验异地生活并在冬日哈尔滨冰冷的土地上留下大连理工大学学生温暖的爱,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遇见冰城”寒假社会实践团队寒假期间抵达哈尔滨,进行了为期六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提前计划,认真准备

在团队确定人员后,为保证此次社会实践互动能够顺利进行,团队全体成员先后召开了两次会议:经过讨论确定了此次实践调研文化与体验异地生活的主题,并根据主题进行了分工。在出发前各方面的工作也都有条不紊地按时进行着:队旗的设计及制作,团队官方微博的建立,拍摄工脚本的撰写等。为了使活动更加有社会意义并且更加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团队提前联系了哈尔滨的一家养老院,决定于最后一日去探望老人,让大工学子的爱心在哈尔滨传递下去并且可以与当地的老人进行交流,对哈尔滨的人热情豪爽的性格、当地发展的历史和哈尔滨人眼中的哈尔滨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社会实践团队抵达后进行了分组。团队共分成了两大组,一组是以姚达为组长的“文化小组”,主要通过采访和问卷的形式调研哈尔滨的文化,并在出发前做好了关于哈尔滨美食、建筑及冰雪文化的三套总计百余份问卷。另一组是以田贺元、刘贺麟为组长的“工作小组”,主要通过在当地做兼职的形式体验生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文化。


文化小组四处奔波收获颇丰

以姚达为组长的文化小组走访了中央大街、老鼎丰、范记永、俄罗斯风情小镇和圣索菲亚教堂等具有哈尔滨特色的建筑。他们一路分发问卷,得到百余份重要的数据。文化小组在老鼎丰进行调查时,有幸采访到一位土生土长的当地的居民,从老者口中,我们了解到:这家老字号糕点店的建筑风格是具有巴洛克风格的特色建筑,当地类似风格的建筑还有很多,如亨得利钟表眼镜店、纯化医院等,当地对这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老建筑易经出台相关政策,对建筑进行保护。文化小组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以及哈尔滨图书馆也进行了调查和走访,通过文献和历史资料对哈尔滨的文化和历史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工作小组辛苦工作满载而归

在文化小组四处奔波的同时,工作小组也开始寻找工作。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经过了数次碰壁后,小组成员终于找到了一份位于中央大街的一家旅行社为我们提供的工作,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为旅行社进行宣传。在零下30度的低温下成员们在中央大街上分发传单,工作十分艰苦,但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获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果。在工作的同时,小组成员不忘初衷,对哈尔滨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他们采访了旅行社的经理和工作人员,据经理吐露,随着网络的发展,哈尔滨本地的旅行社生意已经越来越难做,竞争越来越激烈。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也都十分热情,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哈尔滨红肠的由来和种类并讲述了中央大街上地砖的秘密和哈尔滨特色的贴纸文化等。同时,小组成员在打工地点也发放了一部分问卷,对文化小组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协助。随后,工作小组完成了为期三天的工作,获得了实习的证明;小组全体前往了北大荒农业基地进行了参观,了解东北特色的黑土地和现代化农业;工作小组与文化小组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集合,观赏了冰雕雪雕,共同体验了哈尔滨独有的冰雪文化。

爱心传递,温暖冰雪大地

次日,遇见冰城”全体成员用打工挣来的购买了一些礼物,共同前往当地一家养老院慰问老人。团队见到了二十余位老人,并和老人们进行了交谈。一位老人向大家讲述了日本侵略中国时自己看病被当做试验品的故事,让大家感慨万分,扼腕叹息。随后,部分成员在养老院进行了卫生清扫,尽了自己的一份心意,让爱心在哈尔滨冰雪大地上传递了下去。


六天的社会实践,“遇见冰城”的队员们由陌生到熟悉,逐渐懂得了团结的意义所在。实践团从哈尔滨带走了知识文化,同时在哈尔滨留下了我们的工作成果和暖暖的爱心。队员们都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让这次社会实践变得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