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学术报告】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点滴介绍

来源:科研与学科工作部 作者:赵玲玲 编辑:李瑛琦 更新:2016-03-25
分享到:

题目: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点滴介绍

时间:201632814:00-16:00

地点:G01行政服务楼E402会议室

主讲人:朱世杰

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参会!

 

报告摘要: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对复合材料力学行为进行了一些研究,仅想报告一下个人体会较深的部分研究结果。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蠕变行为方面,探讨了微米和纳米增强相的不同作用机理。在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行为方面,搞清了界面损伤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在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蠕变行为方面,提出了修正粘弹性模型。最后介绍一下在美国用纤维控制高弹性树脂的电-力学行为和应用。

 

报告人简历:

大学以上学历

1978.10-1982.7 大连理工大学 金属材料专业 学士

1982.9-1985.8 大连理工大学 金属材料专业 硕士

1985.9-1989.3 大连理工大学 铸造专业 助教 博士

1989.4-1989.9 大连理工大学 金属材料专业 讲师

1989.10-1991.12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博士后

1992.1-1992.6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92.7-1993.12 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柏林工业大学 洪堡学者

1994.1-1994.10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系 教授

1994.11-1996.3 东京大学,精细陶瓷中心 客座研究员

1996.4-1998.3 长冈技术科学大学 研究助理

1998.4-2001.1 电气通信大学 副教授

2001.2-2005.3 东京大学 副教授

2005.4- 福冈工业大学 教授

20009.4-2013.3 福冈工业大学 电子研究所 所长

2013. 4 -2014.3 美国哈佛大学 访问学者

在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期间,在导师郭可仞和曹智本教授的指导下,研究了奥氏体耐热钢高温蠕变和蠕变裂纹扩展行为,搞清了合金化元素,显微组织和蠕变损伤的影响,为新 型奥氏体耐热钢的开发打下了基础。

1989 年 10 月,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疲劳与断裂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博士 后在师昌绪和王中光教授的指导下,研究了 Al-Mg 合金,Cr-Mo 钢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循环 蠕变和蠕变-疲劳交互作用. 1991 年博士后出站后被评为副研究员并留在金属研究所工作。

1992 年7月因获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到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进行了 陶瓷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蠕变形变机制的研究. 在卡尔斯鲁厄大学,在 D.Munz 教授的领导下对高温结构陶瓷的力学行为开始了研究,搞清了蠕变对卸载柔度的影响.

1993 年底回国,先后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疲劳与断裂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蠕变形变机理上,提出了异常高的蠕变应力指数和激活能是由于弥散粒子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所至,表现出门槛蠕变行为;不连续的晶须或颗粒通过载荷传递机制提高蠕变抗力,根据此研究结果,提出了用微米级颗粒和纳米级粒子复合强化开发新型高温材料的概念。发现了蠕变应力指数随外应力降低而增加的新现象,在此基础上,采用有效应力的概念,揭示了基体蠕变应变速率控制复合材料蠕变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