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社会实践】赴吉林省查干湖生态保护调查活动顺利完成

来源:学生工作部 作者:赴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实践团队 编辑:张涛 更新:2015-02-08
分享到:

众所周知,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严峻的生态问题。而在众多生态问题之中,淡水湖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越来越引人注目。近日,我国三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先后启动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这促使我们积极思考关于我国淡水湖的生态保护所需要采取的措施。

位于我国吉林省松原市北部的查干湖是吉林省境内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查干湖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由于位处我国北部,湖泊的冬景格外楚楚动人。除此之外,查干湖的“冰湖腾鱼”的景观以及原始的蒙古族猎鱼方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更加难得的是,基于查干湖其独特的冬季景观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大大发展的旅游业并没有显现出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痕迹,查干湖所属县——前郭县也被评为“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可以说,查干湖的生态保护为我国的一个成功典范,那么当地到底是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不误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实践团队不畏严寒前往吉林省查干湖进行调查,同时感受传统蒙古族猎鱼文化,通过采访渔工,实地了解了捕鱼的基本方法,我们惊喜的发现,实践比单纯的理论学习更为深刻。

在出发前的前期准备中,每位队员均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学习,并完成了理论学习报告,这为我们进行下一步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张磊队员担任本团队的财政大官,记录下一笔笔我们的财政支出。

1月20日,队员们从不同地点汇聚在吉林省长春市,并统一乘坐双层火车前往松原市。双层火车载着我们的期冀一路向北。队员们都很兴奋,大家憧憬着即将到来的查干湖之行。

当天晚上七点半,我们到达了查干湖湖畔的农家,我们将在农家居住两天。虽然在正式出行前,队长已经三番五次地强调了吉林省的寒冷,以及所居住的农家生活条件的简单,但是当大家亲眼看见东北的大土炕以及卫生条件极差的刨坑式的厕所时,大家仍然感觉到十分的不习惯。由于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水早已结成了冰,洗脸这一在平时非常简单的事情,在这里却非常困难,很多队员两天都没有洗脸。东北的土炕可以睡6个人,然而当炕头已经烫的无法入睡时,炕尾却很冷。早晨起床时,队员们的头发上都挂着霜,南方的小伙伴因为及其不适应,半夜坐在炕上一直到天亮。

1月21日6:30,全体队员前往查干湖湖面学习下网的方法。虽然大家已经穿上了最厚的装备,却仍然抵不住80多厘米厚的冰面传来的阵阵寒意。不一会,队员们已经冻得双腿没有知觉了。然而,就在如此寒冷的气温下,任俊佰队员坚守岗位,双手冻得通红,仍坚持记录下每一位队员对渔工的采访。本科一年级的金识开队员独挡一面,完成了非常成功的采访,队长闻俊莹更是鼓起勇气用英语采访了外国友人,并向外国友人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

1月21日,由于紧急情况,我们错过了回家的火车。但是没有一位队员表现出焦躁的情绪,均沉着冷静地思考解决方法,并最终全员安全到家。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在本次活动中,全体队员充分体现了大连理工大学学子不畏艰辛,不娇气、不浮躁的积极状态,做到了既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又完成了艰难的社会实践活动。相信每一位队员都在本次活动中收获了很多,不仅是关于淡水湖生态保护的知识,更有每个人不同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