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非遗进校园】小亮沟苇编知多少

来源:新起点传媒记者团 作者:王雅馨 编辑:张涛 更新:2015-03-10
分享到:

写在前面: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普及和传承,由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盘锦市文化广电局主办,盘锦校区人力资源与党群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盘锦市群众艺术馆和盘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巧夺天工”盘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工系列展将在2015年继续为校区广大师生呈现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3月12日,盘锦小亮沟苇编将走进校园,为校区师生带来一场文化盛宴。为了让大家了解更多的非遗知识,我们特意编辑了小亮沟苇编的相关知识,为活动预热。

小亮沟苇编知多少

盘锦市地处辽河下游,充足的水资源造就这里湿地众多,沟渠纵横。浩荡的苇田毗连成片,草场资源丰富。勤劳纯朴的先人们利用苇草资源编制生活用品,苇草编织技艺在下辽河沿岸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盘锦小亮沟苇草手工编织技艺以其原始、质朴、保存完整、艺术性强的特点,独具代表性。

盘锦小亮沟苇草手工编织技艺是移民垦荒文化的代表,彰显了先人们的拓荒精神,蕴含着浓厚的农耕文明,大辽河的河运商贸文明。清顺治年间(1653年)清政府从关外移民来此垦荒,关外草编的精巧灵细与当地苇编的粗旷实用糅合在一起,造就了其独特的编织技艺。

从材料方面来看,盘锦小亮沟苇草手工编织技艺分为苇编技艺和草编技艺,在工序方面分为备料、编织、后期加工三个部分,经过十几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所用工具也是由制作者就地取材,完全手工制作,编织成品多达100种。

近年来,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一些新型材料的涌现,使苇草编织制品作为生活用品的功能消失殆尽,并逐步退出市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由于工艺的繁琐,使很多年青人不愿学习,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现如今,这项传统手工艺面临两难境地。为此,盘锦市非遗保护中心己对盘锦小亮沟苇草手工编织技艺初步完成普查、信息采录整理工作。并鼓励其走向市场,增加自身造血功能,在发展中求保护。

李长春视察小亮沟纬编

深受外国朋友欢迎

“巧夺天工”盘锦非遗进大工巡展——小亮沟苇编专项体验展将于3月12日下午2时在E02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厅启动,届时更有小亮沟苇编体验沙龙,由苇编非遗传承人唐老师亲临现场向大家讲述苇编手工技艺发展史,并亲自指导师生现场体验苇编的乐趣,感受非遗文化。3月13日至29日,丰富多彩的小亮沟苇编作品也将在E02大厅精彩呈现。欢迎校区广大师生前往参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