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生命与医药学院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第三次导论课通知

来源:教学事务部 作者:于磊 编辑:李瑛琦 更新:2015-11-20
分享到:

主讲人:李国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授课时间:2015年11月26日1330-1505(2学时)

授课地点:A-01主教学楼 房间N205

适用专业:生命与医药学院14级15级全体学生生命与医药学院全体教师,欢迎其他专业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主讲人简介

李国辉,男,2000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并于同年8月进入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做了一年博士后研究。2001年至2003年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做理论与计算生物物理/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2004年1月开始到2006年3月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与实验工作者合作从事膜蛋白结构预测方面的研究工作。2006年3月开始在国际著名的生物制药公司(Biogen Idec Inc.)从事小分子药物与蛋白质工程设计方面的研发工作,2009年3月回所工作。其主要研究工作发表在与物理、化学和生物相关的国外核心期刊上,相关的计算程序被收录到著名的分子模拟软件包CHARMM中,并被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广泛使用。

在理论计算方法方面,发展了一套新的理论和程序,使得对于任意生物分子体系,使用很少的计算资源就可以对它进行振动柔性分析,研究生物分子体系的构象变化。同时对于生物酶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方面也提出了新理论,使得利用量子力学与分子力学混合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反应自由能。

在基础应用方面,利用本人发展的理论计算方法对生物中重要的超大分子体系,Ribosome, F1-ATPase, Calcium pump 等进行了柔性分析和构象变化的研究。与实验工作者合作,结合试验数据,利用蛋白质结构预测的方法对重要的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grin的跨膜区进行了结构预测,使得对这一重要的分子体系进行细致而又完整的研究成为现实;针对与胆固醇代谢相关的氧化酶,利用新发展的理论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催化反应的机理,为下一步酶的工程改造提供了指导建议。

在工业化应用方面,使用计算化学、计算生物学和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的工具和方法,针对两个重要的疾病靶标进行的药物筛选和改造,发现和设计了有效的药物先导化合物。

在蛋白质工程方面,结合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改善了抗体的物理化学特性,为下一步进入临床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