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关于做好2025年迎新工作的通知》及迎新工作布置会的相关要求,为做好盘锦校区2025年迎新工作,结合校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2025年迎新工作临时领导小组
组 长:占敬敬
副组长:杨晓英、曲长生、郭新闻、于晓旭
成 员:李少阳、邓 娟、赵 博、张晶晶、王春鹏、吕明达、苏永彬、岳宏博、金 刚、赵玲玲、张婷婷、李 刚、罗 利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构成为:
主 任:赵 博
成 员:各学院组织员、教务员、学办主任、新生辅导员、各职能部门相关工作人员
2025年迎新工作结束后,临时领导小组自行撤销。
二、部门分工
(一)党政办
负责发布迎新工作通知;统筹迎新报到、入学教育、开学典礼等活动的宣传报道、影像摄录等工作,以及负面舆情监控与处置工作;协调学校和校区领导参加迎新有关重要活动;开展2025级新生党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
(二)学工部
负责总体协调2025级本科生、研究生迎新工作;迎新服务点设置、组织,校园迎新氛围营造,迎新晚会等活动策划;新生入学教育和本科新生军训;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绿色通道”设置,新生资助、就业咨询与指导;迎新志愿者招募,团组织关系转接;迎新网和迎新系统数据更新;新生报到设备调试及信息报送;新生接站及行李接运等工作。
(三)总务部
负责新生宿舍的修缮、保洁等准备工作;新生报到日当天校园内摆渡车的协调安排工作;迎新期间校园及周边秩序维护和安全防范,新生户口办理,入学教育、开学典礼、迎新晚会等活动的现场安全保卫工作;新生入学体检和急救应急教育工作;校园卡发放,入学教育、开学典礼等重要活动的线上转播,迎新期间水电供给、移动通讯保障,新生宿舍楼大门门禁授权和校园网帐户开户;新生及家长接站车辆安排等工作。
(四)教研部
负责盘锦校区2025新生报到指南修订,组织各学院2025级新生入学资格复查、注册、英语分级考试等工作。
(五)各学院
负责本学院迎新接待、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资格复查、本科新生培养方案宣讲、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以及选课等工作。
(六)自强书院
负责本研新生宿舍安排,做好书院迎新及书院特色入学教育工作。
(七)盘锦校区财务办公室
负责2025级新生学费收取等工作。
(八)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盘锦校区分馆
负责2025级新生档案接收和管理、新生校史教育等工作。
(九)图书馆盘锦校区分馆
负责2025级新生的图书馆入馆教育等工作。
三、迎新工作协调会
负责部门:学工部
参加人员:迎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成员。
时 间:7月18日(周五) 15:00
地 点:G01-E402会议室
四、新生报到及接待工作
(一)工作原则
校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坚持热情、周到、快捷、有序的原则,发扬传统、密切配合、协同联动、优化服务,确保迎新工作顺利进行。
(二)时间安排
接待时间:8月31日 7:00—22:00
(三)接待安排
1.报到地点
盘锦校区2025级本科生、研究生新生的接待报到处统一设置在令希学生发展中心公寓楼下,包括各学院新生报到点和校区“绿色通道”报到点等,迎新报到处布置如图一所示。学工部于8月29日完成各报到点的帐篷布置和宣传品布展等工作,各学院于8月30日完成本学院的报到点布置,学工部组织各学院于8月30日前完成人脸识别设备调试。各报到点于8月31日6:30前做好准备,迎接新生报到。迎新报到点布置联系人(学工部):冉冶;人脸识别设备联系人(学工部):黄维;迎新现场网络、供电保障联系人(总务部):齐永胜。

图一:迎新报到处布置示意图
2.接站安排
8月31日,校区在盘锦站、盘锦北站、营口东站、营口兰旗机场设有接站点。其中,盘锦站、营口东站设有接站车;盘锦北站安排志愿者引导新生和家长搭乘专线公交车(81路)前往盘锦站乘坐接站车;营口兰旗机场安排志愿者协助新生和家长约出租车(费用由新生自行承担)。学工部组织各学院于8月28日前完成新生接站需求统计、志愿者招募,总务部根据学工部提供的车次安排与盘锦公交公司沟通协调接站车辆,8月30日公布详细接站安排。接站联系人(总务部):姜翔;(学工部):倪东鹤、邹明扬。
3.校外车辆停车安排
乘坐接站车的新生和家长统一从校区南门入校,到八食堂北侧指定停车区域下车,接站车校内行驶路线如图二所示。自驾或打车来校的新生和家长,统一在校区南门外指定停车区域停车。总务部于8月29日前规划好校外停车区域,学工部配合制作停车区域指示牌。总务部联系人:毕如意;学工部联系人:冉冶。

图二:迎新接站车校内行驶路线示意图
4.新生报到流程
新生在学院报到点完成报到手续后,方可前往所在的宿舍楼凭玉兰卡办理住宿。新生在报到点需要完成身份验证(身份证、录取通知书、人脸识别),领取玉兰卡、新生资料袋等学校统一发放的物品,本科生还需向学院提交党团材料、中学纸质档案和“书香力行”暑期作业,各学院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其他报到流程。玉兰卡领取联系人(总务部):庞聪。
5.新生档案接收
本科新生的中学纸质档案,按当地招生部门的规定,由学生自带或由当地招办等相关部门统一邮寄。邮寄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辽东湾新区大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档案分馆E01-307室,刘老师收,电话:0427-2631541,邮编:124221。新生自带的档案须密封,不得私自开封,档案袋上须写明姓名、学院、专业,于报到时交至所在学院的迎新报到点。邮寄到校区的新生档案,档案馆将于9月15日前反馈给相关学院学办,各学院学办完成新生资格复查后,于9月25日前联系档案馆存档。档案馆盘锦校区分馆联系人:刘思亮。
6.新生绿色通道
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以申请绿色通道入学。绿色通道设立“援梦专列”“援梦助学金”“爱心礼包”等项目,在报到当天全天候开放,为有需要的新生提供资助,介绍资助政策并办理贷款回执盖章等业务。申请“爱心礼包”的学生可根据“迎新系统”审批结果,在报到当天至绿色通道处领取相关物资。绿色通道联系人(学工部):冉冶。
7.新生托运行李接运
校区只负责盘锦火车站包裹的统一领取。8月31日12:00、14:00、16:00,盘锦站接站点的带队老师定点与车站对接领取新生包裹,并由跟车志愿者随接站车一同运到校区,再通过学院通知新生到接站车停车区域的志愿者服务站领取包裹。行李接运联系人(学工部):倪东鹤。
8.摆渡车安排
为帮助新生运送行李,总务部在校区南门和B08公寓南侧设置摆渡车停靠点,摆渡车(至少8辆)于8月31日7:00到达校区南门指定停靠点,并按照规划路线循环运行(如图三所示)。总务部联系人:黄鹏飞。

图三:摆渡车循环路线示意图
9.新生宿舍安排
盘锦校区2025级全日制本研新生计划招生19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90人,本科生1710人。研究生新生住B07。本科生新生住令希学生发展中心(B08、B09、B10、B11),按照2024级男女生比例(2:1)预估,即男生1140人、女生570人,拟定本科生宿舍分配方案。本研新生宿舍分配方案如表一、表二所示。自强书院联系人:金艳玲。
住宿区域 | 新生类别 | 新生人数 |
B07三楼 | 研究生男 | 130 |
B07五楼 | 研究生女 | 60 |
表一:2025级研究生新生宿舍分配情况表
住宿区域 | 新生类别 | 床位数 |
B08 | 本科男生 | 336 |
B09 | 本科男生 | 360 |
B10 | 本科男生 | 336 |
B11一楼 | 本科男生 | 72 |
B11三楼、五楼 | 本科女生 | 528 |
剩余男生36人、女生42人住在长春学生发展中心 |
表二:2025级本科生新生宿舍分配情况表
10. 新生宿舍维修与保洁工作
总务部安排物业于8月26日前完成B07公寓和令希学生发展中心B08、B09、B10、B11四栋公寓的新生宿舍修缮、家具维修和卫生保洁工作。自强书院和各学院于8月29日前完成新生寝室的布置工作。总务部联系人:姜翔、黄鹏飞;自强书院联系人:金艳玲。
11.志愿者招募
学工部于8月1日前完成接站点接站、南门导引以及各志愿者服务站等志愿者招募工作,志愿者8月28日返校,8月29日组织志愿者培训。各学院根据工作需要招募迎新志愿者。学工部联系人:张安琪。
12.迎新宣传工作
党政办牵头,学工部配合,对8月31日-9月4日的迎新报到、开学典礼、入学教育等活动进行影像摄录和宣传报道。学工部于7月18日前完成迎新网的更新维护工作,更新发布迎新快讯、报到须知、新生倡议等内容;从8月24日-8月30日,通过“大工盘锦校区学生工作”和“大工盘锦校区青年汇”微信公众号,推出迎新系列主题推送。党政办联系人:王天舒;学工部联系人:冉冶。
13.迎新日相关安排
新生报到日当天校区和各学院组织举办丰富的迎新环节,相关安排(表三)提前在各学院新生和家长群里进行宣传。党政办联系人:李少阳;学工部联系人:黄维、张安琪。
序号 | 时间 | 地点 | 项目内容 | 面向对象 | 负责单位 |
1 | 9:30-10:30 | 迎新现场及新生宿舍 | 领导走访迎新现场慰问新生 | 本科生新生 | 党政办 |
2 | 8:00-19:00 | 书院志愿者服务站 | 学长学姐导游 | 本科生新生和家长 | 学工部 |
3 | 13:30-14:30 | E03礼堂 | 莱斯特国际学院新生家长会 | 本科生新生家长 | 莱斯特 |
4 | 14:00-15:00 | G01报告厅 | 商学院新生家长会 | 本科生新生家长 | 商学院 |
5 | 15:00-16:00 | E03礼堂 | 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新生家长会 | 本科生新生家长 | 化海生 |
6 | 18:00-19:00 | E03礼堂 | “学海领航”优秀学子分享会 | 本科生新生和家长 | 学工部 |
表三:8月31日迎新日相关安排
五、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短期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主要内容包括学风教育、规则教育、安全教育等,旨在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并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完成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其中集中、短期入学教育由学生发展与事务工作部具体组织安排,分散、长期入学教育由各学院、自强书院按照学校新生入学整体要求,结合各自实际与特点自行组织开展。学工部将在学校的集中、短期入学教育相关安排确定后,结合校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