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通知公告

    【学术报告】关于举办盘锦校区科技前沿学术讲坛(第三十期)的通知

    来源:教学与科研工作部 作者:宋琪 编辑:李武林 更新:2025-06-09
    分享到:

    为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学术环境和科学研究氛围,搭建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校区教学与科研工作部举办系列科技前沿学术讲坛,本次讲坛由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承办,具体信息如下:

    一、时间和地点:

    6月12日15:30 D01-201会议室

    二、报告题目:

    海洋酸化及热点研究区域与海洋酸化观测技术进展

    三、报告人:

    陈宝山 副研究员

    四、邀请人:

    占敬敬 教授

    五、报告人简介:

    陈宝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高级访问学者。2015年获美国佐治亚大学海洋科学系博士学位, 2015-2019于美国特拉华大学海洋与政策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2024任美国石溪大学海洋与大气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研究助理教授。陈宝山博士从事中国与美国河口、近海、上升流与西北冰洋无机碳循环研究已长达15年;研究特色为结合现场实验与前沿自动化观测技术,及仪器研发与方法改进,来揭示不同时空尺度下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控制机理。目前研究的重点包括西北冰洋海区碳循环以及海洋酸化对海冰快速融化的响应,河口与近海碳循环对人类活动的短期与长期响应,河口与近海的缺氧区与海底酸化等研究。迄今已在Science, Nature Geoscience, 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多个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论文近40余篇,论文被引累计近2500次,同时担任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等多个海洋学权威期刊审稿人。主持纽约州环境保护厅(DEC)项目、纽约海洋资助计划(New York Sea Grant)项目等(资助金额共110万余美元)。

    六、报告内容简介:

    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对化石燃料的利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向大气释放了大量的人为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气候变化,进而带来诸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危害。海洋作为人为二氧化碳的一个重要碳汇,吸收了约30%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引起海水pH降低,称为海洋酸化。海洋酸化在大洋主要由海洋从大气吸收二氧化碳控制,在近海同时受到人为活动加剧的酸化影响。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旅游等海洋生态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对海洋酸化的监测与治理,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本报告从科普的角度出发,介绍海洋碳循环的基本格局,海洋酸化的在全球与区域尺度的影响,以及从海洋无机碳化学的角度,介绍当下主流的海洋酸化的监测技术及其特点,以及以科研实例,介绍海洋酸化的监测与缓解的研究。

    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教学与科研工作部

    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

    2025年6月9日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