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区特写】把教育的环节提到入学之前(上)

来源:学生工作部  作者:学生工作部  编辑:张涛  更新:2014-09-25
分享到:

把教育的环节提到入学之前(上)

——学生工作部提前育人模式成效显著

    “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利用暑假参与了校区倡导的读书与实践活动,并在新生群里与即将成为同学的小伙伴们交流沟通,提前感受到了大学的氛围,非常期待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张杨同学是盘锦校区的2014级新生,他在收到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了两份特别的倡议书:“品鉴书香----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2014级新生暑期读书活动倡议”以及“躬身力行----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2014级新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倡议”,受此引导,他阅读了《冰心散文集》,体会到了冰心奶奶文章中对亲情、童心、自然的歌颂,也由此深刻感受到了“爱”这个字的真谛;同时他还参加了哈尔滨新梦想团队组织的微信推广和发传单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还提高了自己待人接物、与人沟通的能力。

    “提前介入,提前育人”是盘锦校区学生工作部针对新生培养的创新举措。学生工作部的老师表示:“我们的设想是,在新生未入学前,通过提前介入,实现新生从高中结束到升入大学之间的这段空白期的平稳过渡,使学生在这段特殊时段有方向、有意义。我们是想将实践体验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理念渗透到新生的心中,让学生感受盘锦校区学生发展的热点,鼓励、引导新生参与到读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大学入学前感受大学的学习生活氛围,主动进行角色转变。另外,提前教育也是一种工作态度和方式的转变,这种新的方式也将全过程育人前移。”

   

    善待学生,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2013年7月,新生录取工作结束,但盘锦校区还在建设之中,面对第一届新生还有一个半月即将入学的入学首届新生,校区学生教育工作除了几位刚刚到岗的成长导师,其它一切都是从零起步。为了让首届新生感受盘锦校区的热情,为了打消很多学生对于盘锦校区建设情况和没有校园文化的顾虑,学生工作部创新性地开始尝试学生工作的提前介入,他们成立了新生家长群和新生总群,通过广泛宣传,绝大部分新生进入了新生群,学工部积极为家长和学生解答关于校区建设进展情况和其他相关问题,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在学工部号召下加入进来,与新生和家长沟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理解家长和学生们的各种疑惑,耐心细致地解答,通过交流,引导新生和家长客观地看待和理解新校区建设中的问题,化解了矛盾,消解了怨气,凝聚了人心,在新生和家长中形成了“我们就是校区人,校区的困难大家担”的感人氛围。新生报到后,学生能够喝上热水是在开学后的三个月,但学生们毫无怨言,这期间,我们把相关情况、解决方案和时间节点等及时在网上、群里向同学们说明,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也培养了学生与校区共担当、共成长的责任感。

   

    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兴趣发展

    对于崭新的大学校园,对于一群对大学充满向往的高中毕业生,尤其是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如何建设活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性,成了学生工作部重点考虑的问题。于是,在高考录取结束后,学工部的老师就开始与新生们进行了大量的网上、群里的沟通,通过兴趣引导、解答疑问、分类组合等措施,新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被大大的激发,纷纷表示要筹备新社团、加入社团活动。2013年新学期开学之前,新生还没到校,盘锦校区的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就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交申请的社团高达38个,通过审批的社团有30个。在已通过审批的学生社团中,包括弘扬传统文化的翰墨书法社、曜灵文学社、璟瑾手创社,充满学术氛围的数学建模、模拟联合国等协会,以及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篮球社、足球社、轮滑协会等。所有这些工作,全部是通过新媒体操作、实施,虽然师生没有见面,同学之间没有见面,但大家通过网络已经很熟了,各项工作并没有因为校区还未建成或空间地域的间隔而耽误。这些学生社团在学生报到后马上积极组织活动,校区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学生们的兴趣有了进一步培养和释放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从零起步的校园文化,自由开放的育人理念,在学生心中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