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校区新闻

    【榜样力量】见义勇为!他是校区学子郭周航!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方微信、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 作者:卞艺潼 编辑:王天舒 更新:2025-09-17
    分享到: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收到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揭开了两个多月前发生在开封黄河岸边的惊险救援故事——我校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2024级本科生郭周航,在途经黄河边时,挺身而出,与一名军人携手救下落水父子,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勇气。日前,他已被开封市见义勇为协会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黄河岸边发现溺水者 第一时间冲上前

    因专业课调整至八月份,郭周航返回家乡,提前开启了暑假生活。时间回溯到2025年6月28日15时许,郭周航与家人前往开封黄河岸边游玩,途中突然发现不远处的河面有异常动静。“当时就看到水面上有两只手在动,水流特别急,还能看到水下有漩涡,情况特别危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郭周航仍记忆犹新。他立刻判断有人溺水,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冲向岸边,同时大声呼喊家人帮忙呼救。

    靠近岸边后,郭周航发现溺水的是一对父子。据落水家属在感谢信中所述,当时孩子不慎落入深水,父亲情急之下下水救子,却因黄河水势湍急、漩涡密布,不仅没能救起孩子,自己也被水流裹挟,两人距离岸边越来越远,体力逐渐耗尽,孩子甚至已出现意识模糊的状况,“当时以为再也见不到家人了”。

    借吊床绳索救援 分工合作抢时间

    “直接下水太危险,黄河水流急还有漩涡,下去可能就是多搭一条命。”郭周航冷静分析救援风险,第一时间放弃了贸然下水的想法。他环顾四周,突然注意到岸边有一张闲置的吊床。“吊床上应该有绳索!”这个念头闪过的同时,他已冲向吊床寻找救援工具。途中,一名同样闻讯赶来的军人和其同伴也加入救援,几人迅速达成分工——郭周航负责获取绳索,军人协助配合,共同展开救援。

    然而,救援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郭周航回忆,找到绳索返回岸边时,落水父子的情况已愈发危急:“一开始看到他们时还在相对靠近岸边的弧形水域,找完绳子回来,他们已经被冲到水域边缘,马上就要到河正中间了,再晚一点可能就彻底冲远了。”凭借绳索的支撑,加上周围群众的协助,几人与时间赛跑,经过数分钟的紧张拉扯,终于将体力透支的落水父子成功拉上岸。

    控水补能等待救护车 默默离开不图回报

    父子二人上岸后,郭周航并未立刻离开。他发现孩子已陷入昏迷,立刻运用此前了解的急救知识,对孩子进行急救,避免呛水风险;对于意识清醒但体力不支的父亲,他又让家人和周围群众找来糖果、温水,帮助其补充能量、恢复体力。同时,他还叮嘱家人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联系相关部门。

    直到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确认落水父子生命体征平稳并将其送往医院后,郭周航才默默离开。据他在后续采访中透露,当时家属情绪激动,甚至想下跪致谢,都被他及时拦住;家属想要他的联系方式以便后续感谢,他却考虑到“还有家属需要照顾,当务之急是让他们赶紧去医院”,仅将联系方式留给了现场民警,便悄悄离开。

    获“见义勇为积极分子”愿传递善意火种

    如今,落水父子已康复出院。为表达感激之情,家属通过民警联系到郭周航,还特意写下感谢信寄往大连理工大学,信中写道:“您的挺身而出,不仅挽救了我们父子的生命,更守护了我背后整个家庭的完整与幸福。”

    与此同时,开封市见义勇为协会也为郭周航颁发了“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证书。据郭周航介绍,民警告诉他,在该区域的黄河救援中,成功救人的情况并不多,此次能救下父子二人,是多方协作的结果——“当时军人的同伴、周围群众都在帮忙,有的打电话联系相关部门,有的找糖果、温水,大家都在尽一份力。”

    面对荣誉,郭周航显得十分谦逊:“感谢协会的认可,更要感谢学校和老师平时的教诲,让我知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要勇敢站出来。”回家后,家人既为他的安全担心,也为他的举动骄傲;而此次救援也让他深刻体会到安全教育和救援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希望这份善意能传递下去,让更多人愿意伸出援手,传播温暖与勇气。”

    审核:王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