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盘锦日报】盘锦以科技创新促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盘锦日报 作者:高刚 刘立杉 编辑:张涛 更新:2015-07-10
分享到:

石油、大米、河蟹、红海滩、芦苇荡……提到盘锦,很多人立即想到了这些标签式的“名片”。在科技战线上,同样有一批令盘锦人骄傲的“符号”,更加深远地推动和影响着这个城市的现在和未来——

CP-300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在盘锦辽东湾新区顺利下水,成为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升式钻井平台;

盘锦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我省第一个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产业集群;

盘锦生产的钻机、顶驱、旋转导向、特种节能抽油机等主导产品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自动钻机、低温顶驱等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近年来,盘锦市更加自觉地持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紧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塑造新优势,构建高端产业体系,奋力打造出盘锦转型发展的升级版。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建成

一个城市的能力,高端载体的有力支撑举足轻重。

盘锦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工作,先后与清华大学、中科院沈阳分院、大连理工大学等“1院15校”签订了市校全面合作协议,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最近两年,盘锦市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他们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专题对接洽谈,切实解决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2014年,天津大学与锦阳化工签订了“3#偏三甲苯分离改造设计”项目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就偏三甲苯深加工等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全力推进并支持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建设大学科技园,目前已吸引华锦集团、禹王防水等首批8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发孵化能力。对优秀产学研项目给予科技经费支持,提高技术研发水平。

为进一步加快建设符合盘锦实际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盘锦市积极制定政策,指导产学研协同创新。去年,盘锦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城市未来三到五年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确定发展目标,明确主要任务,建立起保障与统筹协调机制。

攻克一批行业技术难题并填补国内空白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一个城市所拥有的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载体休戚相关。

目前,盘锦市在建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3个,企业技术中心 15个,其中国家级1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盘锦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实现了突破性增长,由2012年的15家发展到2014年的41家。这些创新载体的涌现,为科技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批重点行业技术难题在盘锦被攻克,并填补了国内空白。

其中,渤海装备辽河重工建造的CP-300自升式钻井平台是我国首套自主设计、自我建造、送CCS(中国船级社)审核批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钻井平台,为中国石油装备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做出了突出贡献;天意石油装备研制的钻井旋转导向系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研制成功后,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垄断,是未来钻井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

能力的显著提升,带动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成长壮大,且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盘锦市在石油装备、精细化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开发出了一大批关键技术和产品,企业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据统计,目前盘锦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超过310家,占全市中小企业的22%。

支撑城市经济转型作用愈加明显

光合蟹业公司组建的辽宁光合河蟹专业技术创新平台、陆海院组建的辽宁陆海石油钻采装备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双双被认定为“省首批专业技术创新平台”;盘锦盛世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一年来,产品销往国内15个省市,成为空气净化产业排头兵……

使企业增强了核心竞争力,更为城市带来了弥足珍贵的经济活力,它推动的相关产业大发展,成为盘锦城市经济转型动力强大的“助推器”。

在坚持把作为产业转型的战略支撑进程中,盘锦市通过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已相继建立起技术和人才储备体系,通过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盘锦市已逐步发展形成了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能源装备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等几大支柱产业,全市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7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各院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年引进转化院校成果和合作攻关100余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展到32家,产业创新能力“一路飙升”。据盘锦市科技局介绍,截至到去年底,盘锦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23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8%。两个数字,分别比2011年增长83.5%和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