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孟欣)自东北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实施以来,盘锦市力推向海发展全面转型,打开了开放的新天地,进入了发展的新境界,从辽河时代步入了海洋时代,从因油而兴步入以港强市的发展新阶段。
在各个层面的转型改革中,教育改革尤为重要。《2015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体制改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营造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特色学科建设。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盘锦校区管委会主任卢中昌近日向新华网记者表示,创新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助力科技创客
2012年12月30日,教育部下达了设立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的批复,2013年9月5日,盘锦校区正式启用。“这是利用多渠道资金发展优质高等教育的重要探索,开启了‘一校两地三区’的办学新格局。”
“相比于主校区积淀六十多年的传统以及成型的体制来说,盘锦校区是不成熟的,因为这里办学没有先例可循,”卢中昌说,“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大胆尝试创新,通过摸索,找到了一条适合实际情况的办学之路,最后实现了与主校区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为实现与大连主校区同标准办学的定位,盘锦校区党委制定了“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坚持标准,创新模式”的指导思想和“高起点、新模式、国际化、合作共建”的办学方针。
办学以来,盘锦校区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把大学生实践活动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抓手。卢中昌表示,校区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包括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化工设计竞赛、物理学术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要学术竞赛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智能设计大赛、全国高校环保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竞赛等涉及多学科领域的重要科技竞赛,旨在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素养提高和科学精神培育,努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此外,学校还同企业合作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创新教学硬实力
“盘锦校区开办以来,共有151位专家学者及企事业单位高管前来讲授导论课(每个专业32个学时)。校区以导论课形式,为本科生讲解专业的历史、现状及学术前沿。这些知名专家宽阔的视野、丰富的学识、风趣通俗的讲解、面对面的答疑解惑,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卢中昌表示,在此基础上,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实施较为宽松的转专业政策,两年来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三次调整专业的机会。其中,第一学年结束后专业前3%的学生可调到大连主校区的专业学习。
此外,盘锦校区还推出了协同育人模式,即书院与学院协同,知识与实践协同,学校与社会协同。卢中昌介绍,学生、教师均具有双重身份,学生在学院里接受专业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书院里,则打破专业、年级的界限,接受第二课堂训练,“注重人格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各学院教师,同时也要深入书院担任学业导师。其中,辅导员任成长导师,研究生任助理导师。
卢中昌表示,不论是盘锦校区还是大工本部,都秉承着“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奋斗在使大连理工大学跻身国内高水平大学第一方阵、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路上。同时,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有助于建设教育强省。
近年来,盘锦市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立足“十三五”,着眼蓄积“十四五”的发展动能,坚持富民与强市相结合,加大对协同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高校能力。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劲态势,正在打造盘锦经济转型发展新一代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