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媒体报道

    【中国产业经济网】辽东湾新区创新发展闪耀渤海湾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中国产业经济网 编辑:李瑛琦 更新:2018-11-11
    分享到:

    由一片盐碱地发展成滨海新城,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一跃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辽东湾新区的经济增长始终位居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园区前列。辽东湾新区开发建设12年来,充分借鉴沿海城市发展经验,坚持以港口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保障,不断践行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社会信用体系,优化营商环境,走出一条港产城联动发展的道路。

    截至2018年9月底,辽东湾新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70.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0.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7亿美元,新区已成为盘锦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产业园区。一座具有引资吸引力、开放原动力、创业影响力的新城正在渤海湾畔熠熠生辉。

    以港向海释放发展潜力

    近年来,辽宁省各城市肩负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使命,都在举各市之力优化营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焕然一新。在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发大格局的助推下,作为辽宁港口群中的重要一员,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日趋完善的港口功能,盘锦港已经成为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最近、最便捷的进出海口岸。盘锦围绕“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践行“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的发展理念,滨海新盘锦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盘锦港位于辽东湾最北端,区位优势明显。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然撬动盘锦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点。开港以来,年吞吐量及集装箱量增速均位居国内前列。2011年完成吞吐量613万吨,2017年完成3448万吨,年均增速34%;2011年完成集装箱2.2万标箱,2017年完成42万标箱,年均增速63%,年通过能力达到6000万吨,预计到十三五期末将突破1亿吨。

    随着货源的不断增长和服务区域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盘锦港积极适应集装箱航运市场的变化,主动出击跑货源、拓航线,从为货主和船方提供充足、优质、放心的适箱货源支撑出发,不断完善基础设备、设施配置,提高集装箱科学管理水平,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集装箱接卸任务。支持盘锦港集团加强与国内外港口和船运公司的合作,积极引入国际大型船运公司,开辟盘锦港到东南亚、韩国等地区的油轮线路,对接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贸易航线,建成“北粮南运”重要通道。

    今年以来,已经有百余艘外籍船只靠泊盘锦港装卸货物。盘锦港口及周边近10条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均已全线通车。在东北腹地先后布局开通内陆港6个,有序推动海港与内陆港互动衔接。开通集装箱直航航线13条,逐步强化与全国沿海重点港口互助发展。港口至后方石化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的输送系统已同步建成。多式联运的区域性枢纽交通运输网已构建完成,网络化大物流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盘锦从辽河时代走向海洋时代,实现了从因油而兴到以港而强的华丽转身。盘锦市借助盘锦港这个对外开放平台,加速融入“一带一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打通了走向世界的海上门户,打开了向海发展新空间。在“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三条国际运输通道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已成为陆海双向开放的重要门户。目前,盘锦港已经开通经满洲里口岸、莫斯科至欧洲的“盘满欧”集装箱班列,以及盘锦港经二连浩特口岸至明斯克的“盘蒙欧”集装箱班列,初步形成了盘锦港国际集装箱班列多点发力的运行模式。

    产业支撑增添发展动力

    缘油而建、因油而兴的盘锦市,是一座新兴石油化工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工业基地。近年来,石油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区临港经济的发展,促成了辽东湾新区形成石化及精细化工、粮食物流加工、特色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围绕产业升级,辽东湾新区加快推进三大产业基地建设。以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增强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环渤海特色装备制造、国家级东北粮食加工物流产业领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依托三大产业基地,吸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粮食加工、综合物流等临港产业加速集聚,努力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为盘锦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渐成雏形。依托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总投资270亿元的北燃公司宝来石化产业园、总投资30亿美元的台湾长春盘锦化工基地一期、总投资6亿美元的联成化学全球最大苯酐、增塑剂生产基地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地、投产、运行,总投资173亿元的宝来化工轻烃综合利用一期、总投资26.4亿元的长春1.8万吨/年锂电池铜箔等项目也在快速建设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盘锦鑫诚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签署了联合开发协议,在辽东湾新区建设总投资672亿元的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形成区内石油化工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目前,新区共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10户,2018年9月,工业总产值实现454亿元,为盘锦市稳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园区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石化)”,2013年,正式升级进入“国家级开发区”的行列。预计到2020年,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将达到60余家,炼化能力超过2500万吨/年,石化及精细化工产值达到2000亿元,精细化率超过60%,从而初步形成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的雏形。

    粮食物流加工渐成支柱。近年来,辽东湾新区围绕“北粮南运”的需求大力发展粮食加工及物流产业,并提出打造东北最大的粮食加工及物流产业基地、建设北方“新粮港”的奋斗目标。中储粮东北综合产业基地、汇福集团油脂及蛋白项目、北大荒粮食仓储物流、京粮集团粮食物流基地等项目纷纷在辽东湾落地,千万吨级规模的粮食物流产业集群渐趋成形。在一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作用下,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依托港口和区位优势,新区大力发展临港物流及加工业,千万吨级规模的粮食产业项目集群渐趋成型,盘锦港已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全国“北粮南运”主要装船港。获批省级物流产业示范园区,90余家知名企业已入驻。2018年9月,临港物流产业营业收入实现20亿元。

    随着一个个粮食加工及物流项目的建成投产,随着港口粮食码头配套功能的日渐完善,到2020年,盘锦港粮食吞吐量将突破2500万吨,成为北方的“新粮港”,辽东湾新区也将成为国家的粮食加工及物流产业基地,起到引领全国粮食产业集聚、稳定物流、带动示范的作用,并成长为盘锦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特色装备制造渐成规模。辽东湾新区紧紧抓住自身产业基础及区位、市场和周边配套等诸多资源优势,重点围绕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相关配套产业、铝产业链下游高端产业、高空作业平台、智能制造、轨道交通和专用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招商,倾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装备制造基地。目前,新区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7户。2018年9月,工业总产值实现4.3亿元。

    新区以铝产业链加工园为依托,以高精度铝合金型材、高端铝合金制品为重点,大力发展航空工业、轨道交通、高速铁路专用挤压型材及结构件。目前,总投资25亿元的渤海装备辽河重工有限公司海工基地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安徽合力工业车辆北方基地一期工程已投产运行;总投资189亿元拟打造世界一流铝产业研发、制造、加工基地的盘锦忠旺铝产业链生产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已于8月份建成陆续投产。

    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遵循了“港口-产业-城市”的科学发展理念,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均衡发展观也为全市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路径。举全市之力、集世界之智建设的辽东湾新区已经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提升盘锦市对外开放水平,促进辽宁重大产业布局调整和临港工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港城联动拓展发展空间

    辽河在入海口冲击平原形成三角洲,孕育了盘锦这块土地,铸就了出土的铜印、兵器,甲午战争陆战图以及在盐碱荒滩上种植水稻的百年历史。在这些民族精神的熔铸下,盘锦迸发出了绚丽多彩的文化风韵。

    辽东湾新区坐拥绝对的地理优势,是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中心区域。处在辽西城市群经济区、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节点处,可以接受三大经济板块的发展辐射,实现资源共享、协调互动;傍依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轴和渤海翼、东北及蒙东地区最近的出海口,区位与后发优势正转化为竞争与发展优势。

    辽东湾畔50多公里的河海岸线水深流缓,终年不淤不冻,是发展船舶产业的理想之地;经济区交通便利,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为盘锦发展临港经济提供了优越条件。拥有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集疏运体系非常完善。陆路紧临京沈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盘海营高速公路,辽河大桥连接营盘两地,滨海大道穿境而过,盘锦疏港铁路、沈盘铁路与沟海铁路在渤海站完美对接,彻底打通了东北和蒙东地区的出海通道;海路方面,正在建设的亿吨级盘锦新港已经通航,是东北乃至蒙东地区最近、最便捷的出海口,周边由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形成的港口群构成了便捷的海路运输体系;航空运输距离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2小时车程,距离锦州机场和营口机场1小时车程。

    围绕港产城联动发展,辽东湾新区致力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城乡面貌实现全面改观。以绿色、休闲、宜居为特色的城市建设,为全区集聚人口要素、提升城市功能奠定了基础。

    新区现有“985”重点本科大学1所、职业技术学院(高职)1所,高中1所,初中1个,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3所,在校学生约2.1万人,2005年~2017年累计毕业学生1.6万人。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的入驻提升了新区教育资源结构层次;辽宁省实验中学辽东湾分校、盘锦市魏书生中学、盘锦市实验小学等各种教育资源的聚合效应,进一步促进了新区教育的繁荣与发展;盘锦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竣工启用,新区已建成从学前教育到中高等教育及涵盖职业教育的完备教育体系。并有柏栎饭店、翠霞湖宾馆等多家大型商业服务机构;城市规划馆、红海滩体育中心建成使用,湿地博物馆、大剧院、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项目即将建成;盘锦市人民医院及街镇、社区医疗机构全面投入使用,服务域内群众、辐射周边区域的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建成。

    新区大力开展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累计改造城市棚户区5170户,建成樱花谷、翠霞湖等城市公园7座。同时,连通港产城的道路主骨架基本形成,给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基本健全,工业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用电、供热及燃气实现有效供给,通讯网络全面畅通,交通设施逐步完善,城市主要街区和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基本实现全覆盖,辽东湾新区全方位满足各类产业项目“七通一平”和居民生活要求。

    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动能

    辽东湾新区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科技开发型企业,重点围绕化工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电子信息、粮食加工等重点领域,推动,对标世界前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落实《中国制造2025盘锦行动纲要》,组织推动实施了若干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实现集成集群创新。

    借助大连理工盘锦校区精细化工、结构装备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新区域内企业建立的研究院形成科技支撑,引进高性能新材料及智能设备等相关企业,完善产业链。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所,利用海洋工程技术优势,着力发展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东北地区产业示范基地。

    据悉,总投资6亿元的中科曙光辽宁产业基地、大唐融合(盘锦)云计算呼叫中心、辽宁猎鹰无人机研发及制造等项目已投产运行,总投资26.4亿元的台湾长春石化1.8万吨/年锂电池铜箔、总投资3.5亿元的辽宁新邦苯有机硅生产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目前,国家级众创空间新区创业孵化中心累计入驻科技型中小企业100余户,“一区七园”创新创业平台累计吸纳各类创新企业500余户。截至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50亿元。

    此外,旅游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辽东湾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盘锦市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2013年盘锦湿地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首。2015年红海滩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016年年初,盘锦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辽宁省唯一的“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更加坚定了新区依托红海滩、芦苇荡、大湿地等特色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供给,打造休闲旅游目的地的信心。

    新区充分利用红滩绿苇和河海风光自然优势资源,构建以海洋文化为串联、以5A级景区为支撑、以民宿产业为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全方位构建接轨国际、融合全域、开拓全景的旅游发展元素,努力打造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新区共有限上服务业企业30户。2017年,规上服务业和限上贸易业营业收入实现8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5亿元。

    信用体系营造公平环境

    今年以来,辽东湾新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

    辽东湾新区加快推进全区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推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强化信用对市场主体的约束作用,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制度,让失信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加快信用服务市场建设,构建良好的信用服务机构发展环境。新区通过政府统一采购服务,开展信用产品应用工作,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域内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截至目前已为188家重点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为15家企业在土地审批、环境保护、财政性资金支持等领域出具信用报告。重点推进在土地使用出让等领域实行信用记录查询和使用信用报告制度,为信用分级监管打好基础,逐步形成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提升企业信用等级,优化投资选择,实现投资安全。第三方服务机构根据企业信用档案完善实际情况进行信用评级,年初以来信用等级为AAA级企业由1家增加至14家。

    辽东湾新区利用并通过市“一网三库一平台”归集整合新区内各部门各地方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基础信息、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红黑名单信息、企业信用分类管理信息等各类信用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认、互用,守信与失信行为通过该平台得到动态反映,实现有效监管。大力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公开。持续推进并认真落实“双公示”信用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健全完善“双公示”信用信息通报的工作机制。扩大失信联合惩戒和守信联合激励在各个领域的覆盖面,推动形成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跨部门应用联动机制。

    多举措助力新港城建设

    2018年辽河湾新区持续建设落实“四个着力”先行区和“三个推进”示范区,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奋力开启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城市美丽、生活美好的现代化新港城新征程。

    2018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5亿元,增速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00亿元,增速15%;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65亿元,增速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5.3亿元,增速29%;财政口径税收收入实现21.6亿元,增速36.7%;实际利用外资实现1.5亿美元,增速25%。

    按照省市委有关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力把新区建成落实“四个着力”先行区和“三个推进”示范区,全力为引领盘锦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全力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以区域协同化、产业同城化的视野,全力推动产业发展。按照每一个重大项目、每一名领导、每一个团队、每一张进度表一对一跟进的要求,力促兵器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长春化工1.8万吨/年锂电池铜箔、京粮集团粮食物流基地、辽宁新邦LED封装新材料等一批签约项目开工,推进中储粮东北综合产业基地、汇福粮油油脂及蛋白、忠旺80万吨/年铝挤压型材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同时,全力对上协调争取项目用海、环评等手续办理工作,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年内确保工业总产值实现472亿元以上。

    全力实施精准招商。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组建专业招商团队,优化招商选资目标名录,对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以及国内外领军企业,实施精准招商,全力补强招商选资弱项。年内,围绕拉长乙烯、丙烯、C4等产业链,包装一批丁腈橡胶、异壬醇、精细化工等项目,力促德国巴斯夫50万吨/年氯乙烯、联成化学与德国赢创合作的20万吨/年异壬醇、台湾申丰化学18万吨/年丁腈橡胶、韩国泰光氨纶纤维、韩国SK与浙江宝盈集团合作的丁烷脱沥青和丁烷脱氢、天津赛菲水性助剂等10个项目落地。围绕拉长粮食物流加工、港口物流服务配套等产业链,力促上海源耀10万吨/年发酵豆粕生产及原粮收储、厦门嘉盟阿魏酸及香兰素生产等3个项目落地。围绕拉长铝制品、高端装备和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力促晶科能源和国家电力分布式光伏发电、北京科建利达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瑞易信追踪器生产等4个项目落地。全年确保落地重点项目50个以上。

    着力补齐发展建设短板。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快补齐旅游与服务业短板,全力支持二界沟渔村改造、金帛海滩、含章湖等旅游项目建设,全面扶持直方街、玉带明珠、滨海路等12个重点商业街区发展,推动翠霞湖宾馆、柏栎饭店、兴隆七彩城等生活性服务业与现代化接轨,拓展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提高税收收入,确保新区地方财力充沛。围绕提升港口竞争力、增强产业集聚力、提高公共服务力,补齐建强市政设施功能配套,年内计划投资10亿元,实施综合管廊、特勤消防站等项目42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政务大数据建设,启动运行新区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升级5家新型综合服务站的电子商务功能,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城乡公共治理智慧化、民生服务现代化。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探索与沈阳、营口、大连片区自贸协同一体化的路径和模式,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放权“减法”,做优服务“加法”,持续推动“企业投资承诺服务制”等制度落地见效发力。学习“最多跑一次”经验,推动“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不见面”审批服务模式运行,全力创建“不见面审批”先行区。

    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在新时代赋予了辽东湾冲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未来,要持续深入扩大开放,全力为推进辽东湾新区跟上时代、融入大局打造载体平台;推进各项改革,坚决啃下硬骨头,全力为推进现代化新港城建设营造良好条件。

    未来的辽东湾新区将充分发挥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轴作用,以推进港口建设和完善港口开放功能体系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新区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建成东北区域性物流中心。

    作为临海新区,港口建设十分重要。辽东湾新区要抢抓全省港口资源整合机遇,全力推进港区资源整合,积极配合招商局集团开展辽宁港口资源整合工作,全力争取将盘锦港纳入全省战略发展重点港区。同时,进一步加大港口泊位建设力度,推进30万吨级原油码头、深水航道、泊位等项目建设,全力提升港口能力能级,年内力争通过能力达到7000万吨。

    另外,要加强同陆运和空运的联动效应,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沈盘铁路通车运行、阜盘铁路开工建设,启动疏港铁路和京哈高速、疏港高速公路改造提升工程。稳定运行“盘满欧”“盘蒙欧”班列及13条航线。深入与东北内陆地区合作,增设内陆无水港,强化盘锦港对货源的集聚。加强与太仓港、南京港、张家港、连云港等港口的战略合作,进一步丰富直航航线,积极开辟国际贸易航线,提升港口辐射能力。

    辽东湾建设东北区域性物流中心,要以水运为根本,不断优化口岸服务。具体来说就是要不断扶持壮大水运市场,进一步发展水运、水路运输服务业,繁荣水运市场,水运货物周转量力争增长6%以上。进一步完善开放功能平台,有效发挥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作用,全面运营保税物流中心,加快综合保税区、国家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申建工作。深化与上期所等合作,建设沥青交割仓库,争取设立沥青交割厂库,全力把新区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沥青交易集散中心。

    全力为推进辽东湾新区现代化新港城建设,扩大对外开放,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建设营造良好条件。作为老工业基地,新区将大力支持兵器集团、中储粮、合力叉车等在新区投资的央企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全力推动鑫诚集团、农垦集团、惠誉达集团等市(区)属国有企业实现集团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上迈出坚定步伐。

    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在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方面,新区将着力构建与实体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用好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政策,推进科技、绿色、港口等金融载体创新。依托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做强石化产品交易平台,推动金融机构为交易市场供应链提供资金结算等服务。发挥“政府+资本+市场”合作优势,推动新区国有资本融入市场。

    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是新区未来发展的源动力。新区将借鉴杭州经验,实施与周边城市差异化人才政策,探索市场化引才聚才机制,完善区域人才政策配套支持体系,打造具有政策优势、制度优势和环境优势的人才管理改革实验区。探索建立与工作实绩相匹配的薪酬制度,合理增加新区干部职工收入,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

    此外,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新区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释放创新驱动“原动力”。同时,深化农垦改革,建立健全新区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妥善安置企业人员,厘清政企边界和产权债务关系,加快完成资产注入,创新土地经营机制,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垦企业产业链条。(作者:田祎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