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暑期校区常博涵同学有幸参加了台湾交通大学海峡两岸暑期课程交流活动,并将其34天的宝岛之行的要点、心得或随笔汇集成文,与大家分享。
2014年7月1日下午,当台湾岛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飞机的舷窗,内心实在是说不出的激动。从小学就学过的阿里山和日月潭,到后来无数次在电视上看到的台北101、故宫博物院,再到直接让我对台湾产生浓厚兴趣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的场景,我突然意识到,它们终于触手可及。
今年暑假,我通过学校参加了台湾交通大学的海峡两岸”Summer Program”,从7月1日到8月3日,在台湾停留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看到、学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一个月间,我走了很多地方,从最北的台北淡水到最南边的海角垦丁,我看到了台湾不同的面孔,也发现了一个文化多样性的中国,一个传统文化得以很好传承的中国。
在台北捷运里,有一种叫做“博爱座”的座位,类似于大陆的老弱病残专座。也许叫博爱座更人性化吧。但是更触动我的是,即使没有需要帮助的人坐博爱座,没有座位的人也从来不会去坐博爱座。同样,在台铁里,买站票的人也绝不会去坐空座位。而乘坐扶梯时,不管人多人少,所有人都站在扶梯右半边,把左半边留给有急事的人,从无例外。台湾这样的整体素质让我感到震撼。
台湾给人印象最深的景色不是高山流水,而是各种各样的小镇与海洋。台湾的小镇浪漫而安逸,自然而纯粹,没有专门为了旅游而开发的味道,保留了许多年以来的传统。而台湾的海洋更加令人心驰神往。在南海岸与东海岸,太平洋的海水像蓝宝石一样,没有一点污染。我的专业是过控(海洋),我觉得当看到这样的大海更使我对开发海洋产生无穷的兴趣,也更让我觉得,我们从来不应也不可能征服海洋,我们应该心怀敬畏去探索海洋里蕴藏的无限智慧。
再谈谈交大的课程。交大的教授很随和,跟我们也不避讳什么,即使上的是通讯课,他也给我们讲了不少台湾文化,还有台湾产业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也谈谈大陆的好与不好。但是我们都感受到他的真诚。而我所选的两门课程,一门通讯原理,一门生医讯号与系统,全是用英文授课,课本也是全英文,因为交大平常上课都是这样。交大的教授对于课程非常用心,他的定位是完全技术性的课程,希望我们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在通讯领域建立较深刻的认识。这不仅对于我们的学习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更需要我们有着纯粹的学习动机。
同时,这次到交大参加Summer Program的同学,都是大陆顶尖985高校的学生。这一次,我不仅了解了台湾的顶尖大学教育,同时也看到了大陆精英同学们的实力。我觉得,我们盘锦校区的所有同学一定要加倍努力,才能使自己在往后的竞争中不落下风。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这次在台湾最大的收获——上通讯课的教授给我们发的结课邮件中的一句话:菁英大学的学生,该着眼的,不该只是和别人抢饭碗,更应该想想,如何为别人创造工作。这是我上大学一年来听到的最震撼的一句话,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34天的台湾之行让我对大学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新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台湾不愧是祖国的宝岛,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同学去台湾看看。你会发现,你得到的远不止看到的那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