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搭建的一个更为广大的平台,使同学们可以带着问题走出去,带着知识走回来,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外界事物结合起来,更加立体生动的认识世界。2014年11月,又到了每年的寒假社会实践立项阶段,来自不同专业的14名学生聚集到一起,经过多次讨论与多方协调,最终确定了一支主题为“中国新农村的生长和经济发展”的实践团队,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团队成员在兼顾期末复习与实践前期准备的情况下,完成了实践行程安排和团队内部建设的工作,于12月12日,以李永亮为指导老师,赖禹凝为队长的大工赴江苏华西村调研实践团正式成立。2015年1月17日,带着好奇、求知和饱满的热情,团队踏上了前往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征程。

在实践前期准备阶段,团队成员便针对它的环境概貌、发展概况、人口组成以及文化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到达华西村的下午,队长便召开了“华西实践首次会议”,旨在再次强调此行的目的,安排三天的行程以及收集与村委书记座谈时需要的问题。队员们纷纷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华西村的福利政策有哪些,华西村下属企业是怎样的制度安排,吴仁宝老书记的精神是如何传承等等这些问题逐渐成型,三天的实践活动也将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华西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在短短半个世纪中从贫困落后的小村庄发展成为现在的“天下第一村”势必存在着值得学习的地方,队员们都希望可以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解开华西村神秘而又迷人的面纱。

三天来,团队成员参观了华西村从建村开始沿用至今的纺织厂,华西村博物馆,科技生态园,吴仁宝书记故居以及地标性建筑“华西金塔”,而带给队员们最为直观的感受便是震撼二字。队员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利用先进技术发展的乡村工厂,一个跟着党的步伐不断前进的村子,一个有着朴素务实品格的老书记,一个走在国际前沿的中国村庄代表。

而令队员们收获最多的便是与村委书记的座谈。在本次座谈中,队员们就华西村的政策、发展、科技和教育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华西村的快速发展是否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华西是如何响应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华西怎样在发展的同时保证自己的文化教育。而这些问题,也得到了村委书记的精彩回答,“华西村的发展不是依仗国家的扶持,华西要做一个为国家创造财富的村庄。”“我们有自己的科技协会,这在全国是第一个。”“我们的教育分为四种类型,就是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到知识。”队员们有感于这些书记朴实的回答,在逐渐深入的问答互动中,“天下第一村”的形象也越发的生动,队员们对于华西村的认识也越发深刻。
通过这次的寒假实践活动,队员们能够近距离接触享有“天下第一村”盛誉的华西村,作为新农村发展的先驱地与示范地,不仅让队员们看到了沐浴在社会主义下的新农村的发展与进步,更坚定了队员们为国家发展尽力的信念。队员们意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国家的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了解国家政策,学习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发展的实例,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吸取那些优秀的经验,运用于实际之中,不能作为一纸空谈,而是每当回想起寒假赴华西村实践活动时,最纯粹的动力!
相关链接:
华西村简介:华西村建于1961年,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现有人口30340人,面积30平方公里。旗下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华西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以农业、农村文化、科技、旅游工作成就,成为全国闻名的一个“样板村”,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前来参观、学习。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华西的第三产业更是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成为“华西旅游城”、“江南田园旅游中心”。江苏华西集团是全国先进乡镇企业、全国文明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1994年组建的集团公司,现有固定资产70多亿元。2004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07.8亿元,2006年,要力争实现400亿。集团在2005年度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94位;在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名列第41位;在中国综合类制造业中,名列第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