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活动。旨在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做到物尽其用。
11月14日,辽东湾新区赛格公寓小区草坪中心区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分类垃圾箱(具体包括厨余垃圾桶、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垃圾桶上面贴有指示明确的图案,直接形象表达垃圾分类方式,使得居民一目了然。这些都是食品与环境学院徐卫平老师课题组的研究项目“餐厨垃圾分类讲解生产生态有机肥”的部分研究成果,长春书院志愿者将之与志愿服务相结合,通过具体的调研与设施安放的活动形式,既为赛格公寓小区提供了便捷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也配合了课题研究的进行。

调查显示,居民生活垃圾的50%—70%是厨余垃圾,属于不可回收范围。此次活动最大的目标是:将这些不可回收的厨余垃圾通过堆肥降解的方式,把废物变成有机肥用以园艺活动或者改良土壤以种植植物。最终,绿色植物不仅美化校园,而且能净化空气。
志愿者们向每家每户发放可降解的纸袋子,专门厨余垃圾分类,请小区居民将厨余垃圾放入纸袋,封口后放入厨余垃圾桶;同时将生活中的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可回收垃圾放入分类垃圾箱。并且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和宣传海报,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可回收的垃圾被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经过其他方式处理,即可变废为宝。
调查宣传过程中,志愿者们的行动收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赞同,提出会支持我们的工作。遇到对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不甚了解的居民。经过同学们的耐心解释,使他们的观念有所转变。相信经过志愿者的努力,居民的环保意识会不断提高。
提升环保意识,共创美好家园。长春书院的志愿者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