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应教学事务部的邀请,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王续琨教授为校区研究生作了题为“科学研究:意识、选题与跨学科”的专题学术讲座。
同为大工人,王续琨教授以一名大工前辈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读书时代的经历,阐释了大工严谨的学风以及优良的学术氛围。随后,围绕着“为何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这三个问题,王续琨教授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生动的实例,风趣的语言,让讲座高潮迭起,并引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王续琨教授指出,做研究,首先要“头脑里始终装着‘做研究’这件事儿”,并形成一种思维习惯。他引用巴斯德的名言“在观察领域,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强调做学问要广思考,勤记录,多研究。他分享了自己编纂《社会科学交叉科学学科辞典》时的辛勤经历,通过实例,有力地说明了科研意识的重要性。“在研究的背后,因为兴趣而研究;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在谈到研究选题时,王续琨教授指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科学问题无处不在。研究需要注意细节,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写文章要有针对性。论题选择要遵循“需求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四个基本原则。同时,独具特色的学术研究也至关重要。做研究,要有学科归属,力求形成自己的研究个性,也就是所谓的“独门武功”。
王续琨教授强调,跨学科研究天地广阔,他自身在搞科学知识体系、科学学科、跨学科研究的同时,涉猎了很多交叉学科,并通过列举众多大工历届校友的学术实例阐释了跨学科研究、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讲座中同时穿插了许多作家、科学家的研究经历,引导同学们如何选择正确的研究道路。讲座最后,王续琨教授寄语同学们,具有创作欲望的作家,有写不完的写作构想;同样,有强烈研究意识的研究者,也有做不完的研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研究之路上正确选择,扎实推进,为社会创造有益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