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叶连松校友做客“大工讲坛”

来源:大工新闻网、人力资源与党群工作部  作者:大工新闻网、人力资源与党群工作部  编辑:张涛  更新:2014-06-18
分享到:

    为帮助全校各级干部进一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凝聚内涵式发展共识,学校特邀请我校校友,中共河北省委原书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连松教授做客“大工讲坛”。6月16日上午,叶连松教授在伯川图书馆报告厅作题为“向世界经济强国挺进,教育是立国之本,人力资源是决定性推动力量”的专题报告。校党委书记魏小鹏出席报告会,并向叶连松教授赠送“大工讲坛”主讲嘉宾纪念牌,颁发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研究院特聘专家的聘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姜德学主持报告会。此次报告也是学校科级以上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培训之一。

   为做好校区理论学习工作,校区党工委决定在G01行政服务楼E402会议室视频收看了此次报告会。校区科级以上干部参加并聆听了此次报告。

    报告会开始前,校党委书记魏小鹏在伯川图书馆贵宾厅会见了叶连松教授,对叶连松校友回到母校表示诚挚欢迎,对他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母校的建设发展表示衷心感谢。党委常务副书记姜德学陪同会见,学校办公室、宣传部负责人参加了会见。

    叶连松教授围绕报告主题从四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改革开放35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二位,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当今中国虽然是第一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向世界经济强国挺进的主要路径;中国向世界经济强国挺进,教育是立国之本,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决定性推动力量。

    围绕高等教育,叶连松强调,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基。在人力资源方面,我国缺少具有世界水平并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领军创新人才,缺少实体经济制造业快速发展急需的技师、高级技工等技能型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短缺,缺少熟悉国内国际市场、重视和职工队伍建设、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及企业经营管理团队。

    叶连松认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培养造就学术研究型和更多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造就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勇于献身祖国和人民、善于治党理政的领导人才和公务员队伍。

    姜德学在主持会议时总结强调,大家要深刻领会叶连松教授报告精神,凝聚学校内涵式发展共识,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我校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与会者纷纷表示,叶连松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论述精辟,非常受益。

    叶连松教授简介

    叶连松,1935年生,山东省莱阳市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4年至1955年,在大连工学院造船系读书。1960年,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机械系、船舶内燃机及动力装置专业毕业。毕业留校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火箭发动机教研室、船舶动力机械系船舶制冷装置及空调教研室任教14年。后任石家庄柴油机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1980年任石家庄市副市长。

    1983~2000年,先后任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常务副省长、省委副书记、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长、中共河北省委书记。

    中共十三、十四、十五、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十五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近十多年先后编著、主编出版了《第三产业投资经营经要》《励精图治建强省》《阔步走向新世纪》《中国特色城镇化》《中国特色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能源工业发展》《新型工业化与制造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再论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论实体经济发展——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世界经济强国挺进》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