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56个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和谐发展的景象。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一些民族的文化在这样的冲击下正在消亡甚至灭亡。大学生是传承民族文化追寻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为此校区学子利用暑期时间深入云南省宁蒗县以调研摩梭文化为切入点,开展社会调研、找寻民族文化的精髓。相信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同学们将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对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此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团队9名同学分别划分为宣传组、组织组、调研组和后勤组四个部门。考虑到目的地宁蒗县地处高原山区、昼夜温差大、饮食偏辛辣等情况,后勤组为此准备了防晒霜、防高原反应的药品,并为队员们精心制作了生活小贴士,全力做好实践活动保障工作。宣传组为团队设计了logo、队服、队旗和团队微博并负责记录团队实践过程的摄录工作。组织组则为了到达云南之后能更好的同当地的摩梭文化研究部门交流做出了大量的准备和联系。调研组专门查阅了大量少数民族文献和资料,为实践活动制定了调研的具体流程以及调查问卷,从而保证实践活动科学有序的进行。
8月3日,实践团队在指导教师校区人力资源与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张涛老师带领下顺利到达宁蒗县。团队一行受到宁蒗县领导的热烈欢迎,并在县政府会议室举行了实践座谈会暨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揭牌仪式。宁蒗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邰先菊,副县长李哲,团县委副书记卢正琼,以及县政府办公室、县教育局、县民族研究所等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副县长李哲主持。
座谈会首先举行了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的揭牌仪式。实践团指导教师校区人力资源与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张涛老师和宁蒗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邰先菊代表校地双方进行揭牌。
张涛对宁蒗县领导对此次社会实践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张涛指出,大连理工大学历来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都有上千名学生走进工厂、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措施。此次大工学子到宁蒗县探寻摩梭文化,开展社会调研,不仅对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伟大的民族文化有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将有更多的大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加入到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队伍中来。张涛表示在宁蒗县建立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开启了校地双方合作的序幕,相信校地双方将以此为契机进行更多的合作。
邰先菊代表宁蒗县委县政府对大工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邰先菊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向实践团介绍了宁蒗县的现状。邰先菊指出大工学子利用假期时间到蒗县来开展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家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宁蒗县各级政府将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和帮助。邰先菊要求宁蒗县和大工双方要进一步做好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尤其要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相信通过基地能够吸引更多的大工学子到宁蒗来开展实践活动,留在宁蒗成为建设宁蒗的一员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座谈会上实践团成员还和与会领导就实践活动的相关环节、调研内容等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在未来的4天时间里,实践团将深入到落水村摩梭人家、丽江市泸沽湖摩梭文化研究会、摩梭民俗博物馆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在实践团全体成员的努力下,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能实现“受教育 长才干 做贡献”的实践目的。
新闻链接:
宁蒗彝族自治县,俗称小凉山,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025平方公里,县城海拔2240米。宁蒗是一个从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并存的多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以彝族毕摩文化、摩梭人母系氏族文化、普米族韩规文化、傈僳族多种崇拜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泸沽湖自然风光而享誉中外。
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处风光秀丽的泸沽湖畔,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摩梭人一部分属元代蒙古军南征时候留下居住在云南四川边界一带的蒙古人,但他们不属于蒙古族,早在汉代摩梭人的祖先古代羌人就已经来到云南,而之后的几百年蒙古人才来,而后来被归为纳西族的支系是因为木府的兴盛导致与周边势力融合所致。摩梭人的叫法从族群归属存在争议来说,暂定为摩梭人。摩梭人自称“纳”或者“纳日”,摩梭人认为黑色能包裹万物,崇尚黑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