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校区广大师生员工身体素质,使大家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经校区领导与文法学院体育教学部老师近一个月的积极策划与筹备,校区“阳光半小时”体育锻炼计划暨全体师生的课间广播体操锻炼活动于4月1日正式拉开序幕。

为了更好地协调师生们的学习和体育锻炼时间,自2015年4月1日起,上午第二大节课的上课时间由9:50调整为10:05,在每天上午9:35-10:05这个时间段,学校鼓励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到指定地点(包括A01教学楼广场、南门广场、大操场、H01广场)开展广播体操运动,与此同时,校区的教职员工也在同一时间走出办公室,进行广播体操锻炼。
为此,记者针对开展校区课间广播体操活动对文法学院的金若中教授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以下内容金若中教授简称金,记者团同学简称记)
记:今天,校区广播操活动正式开始,同学们和老师们纷纷于课间时间走到操场进行广场体操训练。请问金老师,为什么选择做广播操这种形式的运动进行课间锻炼?号召全校区师生进行广播体操运动的初衷是什么呢?
金:首先,对于同学们来讲,由于大学的生活相对自由,大部分时间由自己掌控,所以很多同学的作息时间是不够健康合理的,有的同学不仅晚睡晚起,还十分缺乏锻炼,这不仅仅影响了学习,更是不利于保持青少年正在生长发育时期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因此,提倡做广播操将有助于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起到督促作用。其次,在上午的两大节课之间安排做广播操,也是考虑到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的问题,当工作和学习时间过长的时候,身体和思维都容易疲倦,此时要尽量出门呼吸新鲜空气,伸展四肢,做一些少量的全身运动,这样的状态转换有助于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此外,选择做操也是因为做操的活动量并不十分剧烈,不会产生身体进入疲态的影响,而大家只需要腾出课间的几分钟时间走出教室、走出办公室、走出宿舍来活动手脚,做一个轻度的全身运动,便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记:从决定课间做广播操以来,我们能听到在同学们中间,有一些反对的声音,面对这些声音,金老师是怎样看待和理解呢?
金:首先,校区开展广播操运动的这一举措经过了领导和老师们的深思熟虑,我猜想大家现在的抵触心理大致有两点,一是与自己平常的作息习惯相冲突,二是认为做操是中学时代的活动,和自己一个大学生的身份格格不入。然而我的看法是,没有约束力,就没有行动力,做操对于生活懒散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制约,对于一直忙于学习的同学也是一个“强制性”的放松,这是很有必要的。此外,广播操是老少皆宜的健康运动,同学们应该正确的看待,而全校区师生一起到指定地点锻炼也将会是一道值得关注的风景线,这非常有利于校区的体育文化建设,我会努力,也会坚持将这一项活动开展下去。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任何一项改革和举措在进行的开始都会有些许反对的声音,这是很正常的,现在的部分同学们或许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还没有来得及转变,也暂时还没有体会到广播操的乐趣,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一定会体验到广播操对于改变自身生活习惯的好处。改变习惯很难,但是不改变就永远都在踏步,当同学们慢慢的开始习惯广播操,并让自己的身体从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积极的影响,同学们就会理解开展这项运动的意义。
记:今天是广播操锻炼的第一天,大多数师生都参与进来了,请问金老师,对于校园广播操的未来您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规划?
金:我们计划在五月初举行广播操评比,在运动会上也会计划加入广播操的演出。总之,希望广大师生都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在校区广播操运动的筹备阶段,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班级学习做操的学生干部都非常积极和认真,我相信同学们是有能力将做操的益处发挥到最大的,现在的问题就是内心愿不愿意接受。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校区的领导和老师,在充分尊重同学们个性的同时,也会积极考虑从学生的自身利益出发,在亚健康生活状态普遍流行的今天,为学生着想是学校应尽的职责。我们鼓励同学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课间几分钟走出教室、走出寝室进行锻炼,当越来越多的同学能够感受到做操带给他们的好处和乐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参与进去,我认为这项活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校区“阳光半小时”体育锻炼计划是盘锦校区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丰富业余生活的一次探索和尝试。相信在“快乐体育、全民体育、终生体育”理念的倡导下,校区师生定能处理好工作、学习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质量,让自己的身体远离亚健康,让自己的人生永远充满青春的力量。